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:“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,提升社會治理效能......建設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”。武漢市硚口區深入貫徹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理念,帶領社區居民開展環境整治、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暖心行動,群眾的幸福感顯著增強。社區黨委通過激發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,由從前的“要我干”變成如今的“我要干”,成功解鎖社區“幸福密碼”。
共同建設,關鍵在于凝聚多方力量。首先要強化黨委領導,緊緊圍繞“黨建+基層社會治理”這條主線。宜都市高壩洲鎮天平山村建立健全“鎮黨委+村黨總支+網格黨支部+灣組黨小組+黨員中心戶”五級縱向組織體系,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。要持續創造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、組織引領的實踐載體,讓黨組織成為社會治理的“領頭雁”。
共同治理,關鍵在于優化治理方式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:“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,完善黨委領導、政府負責、民主協商、社會協同、公眾參與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”。湖南省益陽市推出一款集政策宣傳、政務服務、訴求處理、群防群治于一體的微信小程序,以科技助力網格治理,從而極大提升為民服務效率。要持續拓展科技賦能社會治理的應用場景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共同享有,關鍵在于實現全民共享。共享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,也不是大部分人的事,而是要確保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在過去十年里,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.9億增加到10.3億,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由5.4億增加到13.6億,基本實現應參保人群全覆蓋。要加大公共服務資源向偏遠地區和特殊群體傾斜,在更好實現發展成果普惠化上下功夫。
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想要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社會治理答卷,必須在“共”字上做文章,將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理念貫穿工作全過程,使人民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(宜都市高壩洲鎮 李文?。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