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宜昌召開“以先行示范引領改革突破”新聞發布會,發布會介紹2022年宜昌市46項改革事項、65個先行試點入選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,創建數量蟬聯全省第一。
一流營商環境是第一競爭力。近年來,宜昌市堅定不移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,“智簡審批+無證明城市+精準監管”改革,100本常用證照“免提交”,97%事項“一次不用跑”等一批改革舉措,營造穩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預期的營商環境,狠抓政策落實打通助企惠民、紓困解難等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宜昌成為投資熱土、興業沃土、生活樂土。
“栽好梧桐樹,自有鳳凰來。”營商環境有沒有優化、優化到不到位,民眾最有發言權。2022年以來,一大批頭部企業相繼在宜昌增資擴產,21個百億項目落戶宜昌。廣大企業家對宜昌投資環境、發展前景充分認可和高度信賴,用實際行動對宜昌市營商環境投出了“信任票”,宜昌營商環境的“金字招牌”正越擦越亮。“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、水和空氣,須臾不能缺少。”良好的營商環境,是吸引力、競爭力,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,企業投資就往哪里走,哪個地方的發展就會更快更有活力。
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“陽光雨露”,就像天藍地綠水美的自然環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,優化營商環境,要充分聚焦市場主體最強烈、最急迫、最關注的訴求、痛點,為企業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鏈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要促進技術、資金、人才、政策要素向企業聚集。宜都市始終把破解融資難、融資貴、融資慢問題作為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的關鍵之舉,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能力,推出了“科創貸”,降低企業融資成本;創新開展金融+特色農產品服務,推出“茶葉貸”“柑橘貸”,著力緩解茶葉、柑橘收購加工企業融資難題。
優化營商環境是“永不竣工的工程”,不能指望一次見效、一蹴而就。思想上的陳舊觀念、工作上的慣性做法、制度上的脫節滯后、執行上的層層衰減,都有可能對營商環境造成不良影響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,要拿出直面問題的勇氣,以自我革命之“痛”換取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舒心;要以刀刃向內的態度推動改革,真刀真槍、大刀闊斧向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、固有模式、路徑依賴開刀,以營商環境之“優”促經濟大盤之“穩”。(宜都市醫保局 郭晶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