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大美宜都 > 文潤宜都

文潤宜都

孩童幽默與趣味生態
發布日期:2022-11-29 來源:潘祖德 編輯:宜都融媒體

潘祖德

緣于性情,疏于冷峻,我喜好幽默。

何謂幽默?大眾化理解是: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現象。在我眼里,人可以產生和發現幽默,動物植物也經常制造幽默,就連看似缺少生命特征的自然景觀,也蘊含豐富的幽默元素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腦子空乏其幽默的理論積累,但我具備關注和欣賞幽默的潛質。兒時開始,我便熱衷于觀察身邊的有趣景象:天上的云彩變得像飛馬或小丑,放牛娃在牛背上倒立,夏天能一個猛子扎進池塘,秋天上樹搖落板栗,冬日鉆進雪蓋的竹林里捉鳥……

童年尋樂往往來自于模仿。見別人騎牛、騎馬,沒那牲口就突發奇想,試著騎羊、騎豬,結果是洋相百出,甚至糟糕透頂,不是玩了個“嘴啃泥”,就是出現“倒栽蔥”,惹得圍觀小子撲哧大笑。

至今回味起經歷過的事仍忍俊不禁,有時還夜現驚奇的夢。記得有一次,為了多掰下幾粒板栗,竟攀上樹梢差點沒法下來,害得大哥放下手中的活兒前來搭人梯救援;還有一次,我用自制的小火槍打鳥,結果槍響鳥飛,反倒被槍管后噴的火焰灼傷了自己的小手……   

人類幼崽的冒險精神和幽默感是天然而成的。

侄兒四五歲時,簡直就像我的“尾巴”,你想甩掉都難。一個夏日,頭頂火一般的艷陽,侄兒拖一竹棍,隨我去村頭加工坊碾米。肩挑數十斤稻谷的我,正大步流星趕路。小家伙不緊不慢地,屁顛屁顛光著腳丫“啪啪”追在我身后。

忽然,幾聲尖叫嚇得我趕緊撂下擔子緊握扁擔回頭跑去。原來,一只小狗攆上小子,冒犯了他的右腳后跟。我忙蹲下握住侄寶的小腳細細查看,幸好沒事,只在后跟繭皮厚的部位留有幾道牙痕,并無破皮傷口。雖有被牙掐的痛感,小家伙卻沒哭,只是一陣苦笑。

我放心了,捏著侄兒的腳后跟猛吹一口氣,逗他:“這是什么皮,咋這么硬咧?”侄兒對曰:“是老陳皮,連狗都咬不動!”

孩子的幽默感培養,是開發智力、建構智慧的途徑之一。我家還有幾位自幼充滿幽默色彩的后生,一些有趣的小事讓我至今難忘。

兩外甥相差一歲多,小時候既淘氣又可愛。盛夏的一個傍晚,兄弟倆蹲在一盆洗澡,旁邊茶幾上,擺放著兩筒都被撕開的餅干。

弟下水前瞅一下還剩著的餅干,警告哥說:“不要碰我的,我開始洗臉了!”不說沒事,這一說倒暗示了哥。悄然間,哥趁弟洗臉那一瞬間,快速轉身,閃電般抽出幾塊餅干放進嘴里。

哥有心計,不是單吃弟弟那一包餅干,而是從兩包各抽幾片,造成兩筒餅干高度持平的假象,不計塊數很難判斷哪包被“偷吃”了。

弟洗臉后迅速回頭,先盯著哥的嘴審視一會,再用眼光認真掃視餅干,比較一下高度后自言自語道:“嗯,這回還算自覺,沒吃我的!”此時,哥強忍著笑,嘴里正塞有弟的“指標”沒來得及吞下。要是被發現,小哥倆準會干架。

平靜的校園生活,也是兒童制造幽默的“天堂”。具有一定智商和情商的孩子,純如山泉,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噴出新的幽默。

一日,去給二年級娃上課。講到祖國科技迅猛發展,我引用了神舟飛船、“玉兔”追月,還有“天問一號”火星探測器。下課后,一個小女孩急匆匆擠到我面前追問:“老師,你是不是科學家?”

我笑著反問:“你為什么覺得老師像科學家?”

女孩直言不諱:“那你怎么會‘懂天’呢!”

鄉民嘲諷夸夸其談者,往往貶用“懂天神”綽號。所以,上面的話放在成人的語境來理解,的確話中有話;但小孩一本正經發問,應是出于對老師、對未知領域的感佩,當屬童言無忌式幽默。

早前曾遇一聰明男孩,他在玩耍中以另一種幽默方式,授給我一條終身銘記的訓詞:要想別人“信真”,必先自己“真信”。

當時,男孩正玩一個廢舊液化氣打火機。這種打火機靠壓電材料引燃內置燃氣,一旦液化氣遺漏或耗盡,打火機便被丟棄。小男孩好奇,掰開機罩不停按壓機頭,還對著手指不斷釋放電火花。

見他玩得神情自然,我覺得奇怪,便蹲下問他:“電火花擊中手指,你就沒有麻手的感覺嗎?”

“不會麻手啊,你看,啪啪……”說著,男孩重復演示給我看。

見他未顯絲毫不適,我自然地伸手去試探。小男孩轉身對著我的手心“啪啪”幾下按壓,頓時我被微電流刺激得本能地縮回手。

“誰說不麻手,好啊你忽悠人!”我遇上一種莫名的尷尬。

哈哈大笑之后,男孩面授機宜,神秘地對我說:“要別人相信不麻手,自己就要忍受被麻的感覺,要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?!?/p>

我頓悟孩子的話,感覺他就是一老道的師傅。

的確,現實生活中,人的智慧大小是無法以年齡定論的。由此,我對孔子在《兩小兒辯日》中傳遞的信息,有了更新的認識。

再說一群孩子“懵吃”月餅的趣事。數年前的月餅是稀罕物,大小、甜度都不及當下月餅。那年中秋,親戚家聚攏四五個娃,他們都從老人那里領得一份普通月餅。

正品嘗著甜美的滋味,其中一位略大的女孩,像發現新大陸似的“宣告”:可以幫眾弟妹設計出各式個性化“月亮”來!

一時間,眾孩停吃,紛紛爭著將手中的月餅伸向姐姐,請她“舌鋸”出月亮來。狡猾的姐一陣狂吃,幾個弟妹還競相炫耀自己的“月亮”好。只有一個男孩,發現月餅被吃了大部分,僅剩一輪“彎月”,有點愣愣地撓著后腦勺走開……

幽默源于自然,樂趣無處不在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我愛收看《動物世界》《人與自然》類節目,樂意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魅力,更留意那些有生命、無生命的精靈帶給人類的快樂。

“國寶”大熊貓可謂幽默高手。像孩子一樣,大熊貓戲耍起來無憂無慮:時而爬樹而臥,時而蕩起秋千,時而相擁打滾,時而追纏飼養員,模樣憨態可掬,令人捧腹。

“屎殼郎”昆蟲推糞球曾有感動世人的一幕:一個被推了許久的糞球,忽然扎進途中的小樹枝上。它沒有放棄,而是嘗試著從四面不同的方向用力,最后順著枯枝反推終將糞球“取下”。

還有,牧羊犬雙雙夾擊野豬操演“生命加速度”,黑熊站立如拳王般“對打”,考拉率眾小子“開火車”一溜煙撤離,海貍建沙漠“攔水壩”等等,吸引無數人陶醉于不可窮盡的自然幽默之中。

感受幽默的同時,亦能啟迪人敬重“挫折無需嘆息”和“柳暗花明”的信心與力量,激勵人培育“前進沒有順道”“淚水引人壞笑”的豁達品質,鼓舞人披荊斬棘、共克時艱、開創未來。

銀屏、抖音、快手等載體,推送無數世界幽默之精華,著實令人大開眼界;而身臨其境的驚駭體驗和感受,更讓人沒齒不忘。

早年間一個暑夜,我抱著生病的女兒趁著月色倉促回家。進入離家不遠的山彎小道處,一只被家犬攆急慌不擇路的野兔,忽然沖我飛奔而來。根本不及躲閃,肥兔猛然蹦高與我迎面撞了個滿懷。

女兒扎進我懷中,一時嚇得沒敢叫出聲來?;秀遍g,我感覺襯衣上有濕漉的血液,原來是孩子頭上的膿皰被蹭破。說來有趣,女兒的皰疹清洗幾天后竟愈合了。這可算是一個禍福轉換式“幽默”。

幽默遍布大自然,趣味生態多姿多彩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幾年前,我到大連旅游見過老虎灘景點附近的“鳥山”,第一次觀賞到那么多富有靈性的小鳥,近距離體驗鳥式“幽默”。

看上去羽毛漂亮的鳥兒,個個身懷絕技。它們學會踢球、學會走鋼絲、學會溜冰、學會騎踏板車,最幽默的要數那幾只能從觀眾手中“叼錢”的鳥。它們不僅具有分辨真假的能力,還能判斷大小,遇上小面額鈔票它還不理,調頭轉向去取大面額鈔票呢!

除了動物的幽默靈性,不少植物也能給人帶來幽默的享受。郁郁蔥蔥的荷田,盛夏的荷花與蓮蓬相互依偎,構成“少女梳妝”圖案;自然生長的棒槌南瓜弧臥圓形南瓜之上,遠遠望去就是一部“座機電話”;深秋地里的紅薯,“母子擁抱”的構圖并不罕見;冬天里的“人型蘿卜”,不但形態酷似于人,而且還顯示出男女有別。

貌似沒有生命的自然景觀也不乏幽默。張家界迷人的寶峰湖岸邊巖石,“豬八戒受訓”“孔雀開屏”等吸引中外游客。家鄉古潮音洞口勾勒“天狗食月”圖,惟妙惟肖,與綠色風景渾然天成。兒時在外婆家后山石林,有一斜生的馬背石被我戲稱“跪地馬”,每至必騎。

生活不乏幽默,社會主流樂觀向上。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同色彩的世界,在強大的科技信息背景下,我們隨時可能被意外的事件所迷惑,也隨時可能被偶現的幽默所驚喜。

網上曾曝一趣事:國內某地出現一只奇龜,喜歡上了新聞聯播。這龜頗有靈性,對其他節目沒什么興趣,但只要播放新聞,它就會爬上盆沿伸長脖子觀看。更有趣的是,它鐘情于男主持人的節目。

網友跟帖追問:“誰能破解,這是一種什么現象?”

隨后網友打趣:“經研究得出結論,此乃雌龜一枚!”

雜侃幽默,多一點笑聲,共同締造美好生活。



作者簡介:潘祖德,湖北宜都人。湖北省學校文化研究會會員,宜昌市散文學會、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,宜都市故事學會副主席。勤于思考、勤于練筆,探訪美麗鄉村、感悟百姓生活;部分作品散見報刊網媒。


  • 熱點推薦
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,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,阿娇被实干13分钟,香蕉视频一区二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