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壩洲鎮“謎戀橘香”黨建示范帶以橘園路為紐帶,覆蓋大戰坡、白洪溪、陳家崗、青林寺4個村,圍繞筑堡工程和共同締造,以柑橘產業為引領,打造多個景觀節點,內容豐富、特色鮮明,完美詮釋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。
風云大戰坡 柑橘第一村
“大戰坡”因三國時期夷陵之戰而得名,是陸遜屯兵拒蜀的前沿陣地。村版圖面積5.7平方公里,是國家柑橘農業公園核心區之一,也是宜都市柑橘產業發展第一村。
“雙帶”精神傳承
上世紀90年代,大戰坡村黨建品牌“黨員雙帶、啟木工程”被湖北省委組織部命名,也是宜昌市九面紅旗之一。從程啟木到肖飛,“雙帶”精神傳承至今。
楊家灣景觀節點
村“兩委”發動農戶共同締造,建設楊家灣山洪溝等景觀節點4個。
國家柑橘農業公園
在全市率先引進愛媛28、宜都晶紅等新品種,柑橘品質品鑒連年獲獎。
果園壩灣組
以果園壩灣組為共同締造活動試點,發動農戶改造美麗庭院11戶,整治堰塘1個。
可山基地
引進宜昌可山公司,集中流轉橘園1100多畝,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1萬余元,帶動農戶流轉收入200萬元、務工收入120萬元。
電商中心
村民善于通過電商銷售柑橘,現有肖飛等網紅達人10多名,年銷售額1500萬元,是名副其實的“柑橘電商第一村”。
橙黃橘蜜 慢品洪溪
白洪溪村版圖面積8.3平方公里,是以柑橘經濟收入為主的產業大村,柑橘面積近萬畝,是國家柑橘公園核心區之一,今年柑橘收入達10萬元以上的農戶有190家。
村口節點
獲得國家首批100個特色村莊稱號,是國家森林鄉村、省級生態村。
黨群服務中心
立足柑橘主導產業,致力提升柑橘品質,發動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應對旱情,今年農戶柑橘收入提升約15%。
八卦山
宜都是優質柑橘主產區之一,建有標準園2600畝、精品園2300畝。八卦山橘園被評為宜昌市十佳最美橘園。
“綠老大”蜜桔
“綠老大”蜜柑是宜都優質蜜柑品牌之一,獲得綠色食品認證,優質柑橘暢銷海內外,帶動周邊30戶農戶就業創收。
民富村強 生態橘鄉
陳家崗村著力創先爭優,通過加強組織建設、壯大集體經濟、完善基礎設施“三步走”,實現了從“三類村”到“先進村”的蝶變。
黨群服務中心
老中青結合、梯隊化選拔,選優配強“兩委”班子。組建“產業興旺”“生態宜居”“鄉風文明”三個專業黨小組,引領鄉村振興新氣象。
萬紅渡槽
萬紅渡槽建于1976年,是承載一代人記憶的“人工天河”,是前輩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,也是新晉網紅打卡點。
苗木基地
建設苗木園60畝,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,致力打造“宜都柑橘苗木繁育第一村”。
農耕文化驛站
建筑融入萬紅渡槽文化元素,集商用、展示、辦公等功能于一體,運用大數據、互聯網、物聯網等技術,打造“橘都智慧管理平臺”。
人和嶺灣組
運用共同締造理念,發動農戶改造美麗庭院、整理柴垛、清理垃圾,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環境。
“四美”創評
發動村民互比互評,人人維護“暢美路段”、戶戶打造“凈美庭院”、家家爭創“和美家庭”、組組營造“靚美灣組”,美麗鄉村人人受益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
青林公社舊址
1962年設立,位于鳳凰山下、白馬堰旁,承載著一代游子的滿滿鄉情,也是新晉網紅打卡點。
鄉村振興領頭雁 中國謎語第一村
青林寺村是中國唯一謎語村,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,是宜昌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村。今年青林休閑旅游區成功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
黨群服務中心
在全市率先成立村企聯合黨委,探索企業、村、商戶代表等多元共治模式,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卓有成效。
謎語文化
青林寺謎語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,現有趙興壽、丁開清等傳承人50余人,是青林寺村一張靚麗名片。
桐樹堰步行街
街區內建有非遺文化風情街、頤園、音樂噴泉、情人湖等項目。徒步穿越步行街,可以領略謎鎮別樣風貌。
頤園
建有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百姓舞臺,是村民跳廣場舞、舉行文化活動的好地方。
文旅綜合體
以青林康養文化旅游發展為契機,引進青林樂園、溫泉度假中心、青林小院、千魚千鱘主題餐廳等項目落戶,帶動片區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