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高壩洲鎮,放眼望去,每一條道路、每一個院落、每一面文化墻,都浸潤著鄉愁韻味。隨意打卡高壩洲的每個村落,都能看到如詩如畫的場景,行走在村落中,聽到最多的話就是:如今的農村環境真是好。
重規劃 強示范 既保留原貌又展示特色亮點
在蜿蜒的清江邊,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村落-青林寺村。
走進村里,青磚黛瓦的古建筑依山而建,謎語謎歌隨處可見,青林樂園游人如織。
“村里環境美了,我們日子甜了、腰包鼓了,如今城里人要羨慕我們村里人的日子啦?!闭f起現在的生活,村民廖全本幸福地說道。
青林寺村自然風光奇特秀麗,傳統文化源遠流長,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“中國謎語村”?!拔覀冊谝巹澰O計的時候,一方面對本土的山水自然資源進行了保留,另一方面借鑒四川等地的建筑風格,并融合了宜都地方生活和居住特點,將我們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?!鼻嗔炙麓妩h總支書記廖豐說道。
鄉村要發展,規劃是基礎。
如何實現保留農村風貌和特色發展并駕齊驅?該鎮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全域進行鄉村振興村莊規劃設計,因地制宜,一村一策,突出亮點,彰顯村莊特色和文化底蘊。同時,爭取美麗鄉村、美麗家園、“兩湖”綜合整治等項目資金4000 多萬元,開展“四好農村路”、農村戶廁改造、城市棚戶區改造、房屋立面改造、五湖公園、弱電下地、新建垃圾分揀中心和垃圾壓縮站等項目建設,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,實現環境有亮點,發展有特色,整區全覆蓋。
小投入 微改造 既有“里子”也有“面子”
走進宜都市高壩洲鎮天平山村,隨處可見一個個造型別致的“微菜園”“微花園”“文化墻”,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小花園和菜園收拾得井井有條。
“以前這些地方都是亂堆亂放堆放雜物的,你瞧,現在連柴垛都能擺出個花,多漂亮?!贝迕穸判娜耆司涂渥约业摹拔⒉藞@”。
“近幾年我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,通過項目建設,人居環境整治,微景觀打造,徹底改變了村里以前‘臟亂差’的形象?!闭劶疤炱缴酱宓淖兓?,村黨總支書記許長平最有發言權,因為每一塊地磚、每一個景觀都浸透著村“兩委”黨員干部的心血。
在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實現以最小投入收獲最大效益?
近年來,該鎮堅持“小投入、微建設、大提升”,結合“添彩行動”,開展微改造,把有限的資金優化利用、以小撬大,建成了一批“微公園、微菜園、微花園、文化墻”等微觀景觀,突出美麗庭院的整潔度和舒適性,并為鄉村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。
建機制 促長效 變“旁觀者”為“局中人”
“他家庭院可漂亮了,還去鎮里拿獎了,又獎化肥又美化庭院,以后我也要好好把自己家里房前屋后收拾好,爭取明年也去鎮里拿獎?!标惣覎彺宕迕裨樾抡f道。
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不是某一方的“獨角戲”, 而是干群合力的“大合唱”。
為進一步激發各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比學趕超的熱情,充分調動群眾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該鎮積極探索人居環境治理的共治共建共享長效機制,在全鎮范圍內創新開展“凈美庭院、暢美路段、靚美灣組、和美家庭”(簡稱“四美”)創評活動,結合“清違行動”,通過政策激勵引導干群自主創建,充分調動全鎮廣大干部群眾投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激情,變“要我干”為“我要干”,變“旁觀者”為“局中人”,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,從而全面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,不斷營造良好的農村宜居宜業環境,著力推動鄉村振興。
目前,全鎮共評選鎮級“四美”對象40個,村級“四美”對象465 個,達到“一戶帶多戶,多戶帶一片,一片帶一村”的良好效果;帶動各村(社區)爭相實施“添彩”行動,播種花籽1100 斤,栽植樹木200 余株,“添彩”面積93.8 畝。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(構)筑物575處44135.72 平方米,美化修復18 處2386平方米;整治農房1000余戶,清除陳年垃圾200余噸,清理廣告350余處,治理溝渠47.6公里。(通訊員 何玲玲)